测力跑台性能指标

全功能步态3D测力跑台(G3-FT)应用软件

软件实时显示功能

  • 三维地面反作用力(GRF):垂直力(Fz)、前后力(Fy)、侧向力(Fx)
  • 总GRF实时曲线、分解后的左/右腿GRF实时曲线(GRF-LR,基于实时算法)
  • 压力中心(COP):COP X轴坐标(COPx)、COP Y轴坐标(COPy)、COP XY轨迹实时显示
  • 水平面自由力矩(Tz):实时计算并显示Tz曲线
  • 身体质心(COM):估算的COM三维位移实时轨迹 (基于实时力数据计算)
  • 软件计算与分析参数:步行模式计算参数

  • 垂直力相关: 垂直冲量, 负重率, 负重峰值力, 达到负重峰值时间, 支撑中期力, 达到支撑中期时间, 蹬离峰值力, 达到蹬离峰值时间, 蹬离率,负重/蹬离峰值比(L/P Peak Ratio)。
  • 前后力相关: 制动冲量,制动峰值力,达到制动峰值时间, 制动-推进转换时间,推进冲量, 推进峰值力, 达到推进峰值时间。
  • 侧向力相关: 侧向触地冲量,侧向触地峰值力,侧向蹬离冲量, 侧向蹬离峰值力。
  • 时空参数:触地时间,步长时间,双支撑期时间,单支撑期时间,占空比,步长,步频,行走比率,支撑基宽度,步态周期时间。
  • 质心与功相关:COM垂直/前后/侧向位移, 路径长度, 机械功恢复率,总/垂直/前后/侧向机械功。
  • 软件计算与分析参数:跑步模式计算参数

  • 垂直力相关:垂直冲量,负重率,冲击峰值力,达到冲击峰值时间, 主动峰值力,达到主动峰值时间,蹬离率,腿部刚度 (Leg Stiffness)。
  • 前后力相关:制动冲量,制动峰值力,达到制动峰值时间, 制动-推进转换时间,推进冲量,推进峰值力,达到推进峰值时间。
  • 侧向力相关: 侧向触地冲量,侧向触地峰值力,侧向蹬离冲量,侧向蹬离峰值力。
  • 时空参数: 步长时间,触地时间,腾空时间,占空比,步长, 步频,支撑基宽度,步态周期时间。
  • 质心与功相关:COM垂直/前后/侧向位移,COM路径长度,总/垂直/前后机械功。
  • 对称性分析:
  • 对称指数(Symmetry Index - SI):对上述大部分单侧参数计算左右差异百分比。
  • T-检验(T-test):在数据查看器中对选定步幅的左右参数进行统计学检验。
  • 统计分析(数据查看器):
  • 对选定步幅的各项参数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 工业级伺服电机

    可实现生物力学研究应用中的高精度运动控制

    具有12 Nm/55 Nm的连续/峰值扭矩,达到平稳和稳定的加速度

    高性能-速度高达8.3 m/s(30公里每小时),加速高达20 m/s²

    改进的传动皮带和滚轴

    减少重载条件下的皮带打滑

    改进后的设计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水平

    低摩擦磨损板

    在高强度应用中减少跑带摩擦

    在跑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少,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测试

    低维护性—蜡浸渍板采用自润滑方式

    步态3D测力跑台(G3-FT)研发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和运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运动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测力跑台作为一种核心的健身设备,不仅在家庭健身和商业健身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运动医学、体育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跑步机在性能和功能上已逐渐难以满足高水平科研和专业运动员的需求,例如在步态研究和长跑脚步发力测试方面的局限性较为突出。
    步态3D测力跑台(G3-FT)作为一项创新性设备,具有重要的研发意义。该测试平台可减少步态研究对实验室空间的要求, 并消除了传统的测力台中固有的限制。其独特的设计特点使得本产品具有优越的动态特性和较高的固有频率, 高速运行性能使设备能够覆盖从普通跑步到专业运动员冲刺训练的广泛需求,使其成为首选的研究级步态3D测力跑台。
    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对数据精度的高要求,步态3D测力跑台(G3-FT)集成了三分量天平等高精度传感器设备,能够实时测量跑步过程中产生的垂直力、前进力和侧向力。 相比于传统跑步机,步态3D测力跑台(G3-FT)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分辨率和采集范围。例如,在步态研究中,不同步态下的受力变化能够被更加清晰地捕捉, 为运动医学和运动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据。此外,这些高精度的数据还可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运动设备的发展。
    综上所述,步态3D测力跑台(G3-FT)作为一项融合了多种创新技术的设备,不仅在科研和训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还能够推动运动医学、 体育科学和健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该设备的研发,可以为运动员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加精确和多样化的运动控制环境,满足复杂运动研究的需求, 同时也为设备制造行业开辟了新的技术方向和市场空间。

    步态3D测力跑台(G3-FT)结构设计

    1.跑带选型

    跑带是测力跑台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在步态3D测力跑台(G3-FT)的研发过程中,跑带不仅需要满足高速运行的要求,还要具备支持复杂步态测试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对跑带的材料选择、规格设计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全面优化。
    步态3D测力跑台的用厚度3mm, PVC材质的跑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柔韧性,能够在高强度使用下保持一定的柔韧性,适合长时间使用‌。中间层为聚脂纤维抗拉层, 能够提高材料的粘合度,低延伸率,保证长时间使用后不会伸长‌。
    在加工与测试环节,采用了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严格的测试标准。 跑带通过激光切割技术裁剪成型,确保尺寸的高精度和一致性。拼接部分采用热熔工艺,代替传统的机械拼接方法, 不仅增强了跑带的接缝强度,还使跑带表面更为平整,减少了运行时的噪音。此外,跑带加工完成后,需经过耐磨性、 抗拉强度和舒适性等多项性能测试。耐磨性测试验证了跑带在高速摩擦下的持久性;抗拉强度测试确保其能够应对高负载的运行需求; 舒适性测试则通过步态模拟评估跑带的缓冲效果和用户体验,确保跑带设计能够满足复杂步态研究的高标准要求。
    最终,经过全面优化与测试的高密度聚氨酯复合跑带,不仅具备优异的耐用性和弹性,还能够在高速运行中提供稳定且舒适的使用体验。 其设计与性能为步态3D测力跑台的研发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为运动科学研究和高性能测试场景提供了创新支持。

    2.底部框架设计及加工

    跑台底部框架是步态3D测力跑台的核心支撑结构,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载荷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 由于该设备需要满足高速运行、高负载测试以及复杂步态研究的需求,底部框架的设计需在强度、稳定性和轻量化之间取得平衡, 同时兼容多角度调节功能以适应多样化的实验需求。在材料选择上,框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较轻的重量, 不仅降低了设备整体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还具备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能够适应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工作环境,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底部框架采用Q235B钢材,表面喷塑或喷漆。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且易加工成形。所有零部件采用激光自动切割机进行加工,能保证其精度。 采用框架形式,各部件之间采用不锈钢螺栓进行连接,这种形式易安装、易拆卸,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及可靠的使用性。能保证长时间运行。
    结构设计方面,跑台底部框架采用双层框架与加强筋的组合结构,以增强整体刚性和抗弯能力。为了确保动力系统与框架的紧密结合, 底部框架下方特别预留了高速电机和伺服驱动系统的安装座,并通过精密定位孔与框架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动力传输效率。
    在加工工艺方面,采用了多项高精度制造技术以保证框架的性能和一致性。首先,通过激光切割技术对铝合金板材进行精确裁剪, 确保尺寸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其次,在关键接合处使用数控机床加工,进一步提升装配精度和框架整体的稳固性。在焊接环节, 引入自动化焊接技术,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还增强了接缝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加工完成后,框架需经过严格的力学性能测试, 包括静态承载测试、动态疲劳测试以及抗冲击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高速运行和复杂实验条件下的多重负载。
    通过精密设计与先进加工工艺的结合, 最终完成的跑台底部框架具备了高强度、高稳定性和轻量化的特点,为步态3D测力跑台的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撑,也为运动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实验可能性。

    3.三分量天平安装集成

    三分量天平是一种精确测量物体在三个正交方向(X、Y、Z轴)上的力和重量的仪器。在步态3D测力跑台的研发中, 三分量天平的集成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够精确采集跑台在运行过程中的力学数据,帮助研究人员分析不同步态、负载条件下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为运动科学研究和高性能测试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因此,三分量天平的安装和集成设计需要兼顾准确性、稳定性和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
    首先,三分量天平的安装位置需要仔细规划。由于跑台的运动环境复杂,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振动,因此, 天平的安装位置必须选择在跑步机底部框架的稳定区域,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集成设计中,天平的安装必须考虑到避免其他部件产生的干扰, 特别是电机、驱动系统和跑带等部件的振动和电磁干扰。为此,三分量天平被安装在专门设计的隔振支架上, 通过使用高强度弹性材料和减震组件有效隔离了机械振动和噪音,确保天平能够在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精确测量。
    天平安装在跑步平台和底部托板之间, 使天平不受框架影响,天平安装简单,使用更换及维护。天平四个为一组支撑顶部跑板,天平采用上、下端面连接和接触,连接稳固, 使其跑步板的受力能够准确传导被检测。
    在三分量天平的集成过程中,还需进行精密的校准与测试。 安装后,三分量天平需通过一系列静态和动态校准来确保其测量精度。静态校准使用标准的已知重量对天平进行校准,而动态校准则通过模拟跑台在不同速度、 负载下的运行状态,验证天平在实际运动场景中的表现。经过严格的校准和测试后,三分量天平能够在跑台的高速运行和复杂步态条件下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 帮助科研人员深入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

    4.高速电机及伺服驱动

    高速电机及伺服驱动系统是步态3D测力跑台的动力核心,直接影响设备的运动性能、速度范围和稳定性。 随着测力跑台的需求向更高速度和更大负载能力发展,传统电机和驱动系统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订制一款高效、 稳定且精准的高速电机及伺服驱动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选用了直流高速电机作为核心动力系统,这种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能够在较低电流输入下提供较高的输出功率,适合长时间高速运行。直流高速电机的转矩波动小,能够保持平稳的转速, 从而减少对运动员的干扰并提升整体使用体验此外,电机还配备了优化的冷却系统,通过液冷或风冷散热装置防止过热, 从而确保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持续稳定工作。
    伺服驱动系统的设计确保了测力跑台能够平稳运行,避免测力跑台在不同配速下的振动及电机刚度不匹配, 导致运动员运动体验的不稳定。这一系统的集成不仅保证了跑台运行的稳定性,还能应对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负载变化,实现更高精度的速度控制。 此外,为了优化驱动系统的整体性能,设计还考虑到电机和驱动系统的能效问题,采用了节能控制策略,在保障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电力消耗, 提升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这一精密设计和优化,步态3D测力跑台能够提供平稳、高效且稳定的运动体验,满足不同运动测试和科研实验的需求。

    三分量应变天平设计及制造

    1、天平总体结构

    三分量应变天平主要结构包括(1)上连接件(2)螺杆(3)轴承端盖(4)三分量应变天平。中心为螺纹孔与螺杆相连接, 上面具有周向分布的螺纹孔及销孔用于与其他的装配体相连接。螺杆端与上连接件相连接,安装孔的下面是四柱梁的天平元件,元件上粘贴应变计, 并组成电桥,以便进行横、侧向力的感知测量。在四柱梁的下方具有剪切梁元件结构,在该元件上粘贴应变计,进行纵向力的感知测量。 三分量天平的最下端同时具有周向分布的安装螺钉孔与销孔,用于与其他的装配体相连接。三分量天平外侧采用波纹管进行密封防护。

    图2 三分量应变式天平

    根据组合的各天平的位置尺寸及测量的载荷进行装配组合体的总体载荷计算。例如4个天平矩形分布状态组合应用时, 左右两天平中心距为Lx、前后两天平的中心距为Lz。则4个天平组合体中心处的六个分量的载荷为:

    Y=Y1+Y2+Y3+Y4 (1)

    X=X1+X2+X3+X4 (2)

    Z=Z1+Z2+Z3+Z4 (3)

    Mz=(Y1+Y2-Y3-Y4)*Lx (4)

    Mx=(Y1-Y2-Y3+Y4)*LZ (5)

    My=(-X1+X2+X3-X4)*LZ+(-Z1-Z2+Z3+Z4)*LX (6)

    式中Y1、X1、Z1为天平1的三分量力,Y2、X2、Z2为天平2的三分量力,Y3、X3、Z3为天平3的三分量力, Y4、X4、Z4为天平4的三分量力,Y、X、Z、Mz、Mx、My为4个天平组合体中心处的六个分量的载荷力。 Lx为左右两天平中心距,Lz为前后两天平的中心距。

    2、天平研发能力

    航空工业气动院自1958年研制第一台四分量应变天平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现已形成系列化常规测力天平产品, 具备各类风洞试验模型、特种天平、天平校准设备、多维力传感器测量装置等产品研制能力, 拥有完备的质量体系,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我院天平在天平研发领域具有系列化常规杆式天平,直径范围φ18-φ200,静校精度优于0.2%, 准度优于0.4-0.5%。具备特种天平研制能力,可根据特定需要研制相应特种测力天平,特种天平的静校精度优于0.4%, 准度优于1%。具备天平温度效应补偿与修正能力。修正后的天平零点温度效应漂移小于±0.04 µV/V/°C 。 天平灵敏度温度效应影响小于± 1×10-4 /°C 。天平的研制周期约2-4个月。

    3、三分量天平校准及应用

    (1)三分量天平阶梯校准

    步态3D测力跑台的跑带下面集成4台高精度3分量天平,完成加工、贴片、组桥、零点温度补偿、装配等核心工艺后, 在我国航空飞行器型号测试风洞配套天平校准专用的六自由度体轴系高精度校准台进行迭代加载校准,并出具校准矩阵公式及校准报告。 校准后的3分量天平各分量精度优于0.1%,满足三维测力跑台的高精度测力应用条件。

    由于多分量测力装置的校准需要同时考虑三个维度的力,因此校准载荷表的编排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校准载荷表的编排对校准公式的质量具有明显和重大的影响,校准载荷表设计遵循如下的主要原则:

    ①必须可以提供充分并且线性独立的信息,用于完全定义即将用的校准公式中的所有未知系数;

    ②在校准载荷范围内很好地分布,避免在回归拟合中任何不被期望的强调;

    ③确信校准载荷的包线和实际应用载荷包线至少一样大,避免任何超越校准载荷范围的外推法被应用;

    ④至少包括一些多分量联合载荷的加载,这些联合载荷的加载应在实际应用条件下具有代表性。

    目前,多分量测力装置的校准载荷表设计所依据的主流和成熟方法是一次一个变量方法(OFAT——One Factor at A Time), OFAT方法又可分为单元校准方法和多元校准方法。考虑校准标定效率问题,铅球测力天平采用多元校准方法进行本天平的校准。

    以六分量测力天平校准为例,校准载荷表的样例,见下图。前72个加载点(6组,每组12个点)是各分量单独加载部分, 每个分量的校准载荷(设计量程的90%~110%)等间距分成9个加载点(包括零载点);后72个加载点(4组,每组18个点) 是全分量组合加载部分,取每个分量的最大设计载荷的50%,交替正、负方向载荷变化组合加载。

    南京力真
    品质保证 诚信至上
    • 微信公众号